打开/关闭菜单
Toggle preferences menu
打开/关闭个人菜单
未登录
未登录用户的IP地址会在进行任意编辑后公开展示。

肠源性发绀:修订间差异

来自医林拾薪
无编辑摘要
 
第1行: 第1行:
{{Glossary|wordZh=肠源性发绀|wordEng=enterogenous cyanosis|important={{重点词}}|source=本词出自《病理生理学(人卫版)》,第 ,第 二 节,第 95 页|define=当食用大量含硝酸盐的腌菜等食物后,硝酸盐经肠道细菌作用还原为亚硝酸盐,吸收入血后使大量Hb被氧化,形成高铁血红蛋白症,皮肤、黏膜可出现青紫色,称为肠源性发绀。|relatewords={{relatewords|P50}}{{relatewords|低张性缺氧}}{{relatewords|发绀}}{{relatewords|循环性缺氧}}{{relatewords|组织性缺氧}}{{relatewords|缺氧}}{{relatewords|血氧分压}}{{relatewords|血氧含量}}{{relatewords|血氧容量}}{{relatewords|血液性缺氧}}{{relatewords|:分类:病理生理学|''查看本书中的所有名词解释 >>''}}}}[[分类:名词解释-病理生理学]][[分类:病理生理学]][[分类:名词解释-病理生理学(人卫版)第七章]]
{{Glossary|wordZh=肠源性发绀|wordEng=enterogenous cyanosis|source=本词出自《病理生理学(人卫版)》,第 章|define=当食用大量含硝酸盐的腌菜等食物后, 硝酸盐经肠道细菌作用还原为亚硝酸盐, 吸收人血后使大量血红蛋白被氧化, 形成高铁血红蛋白血症,皮肤、黏膜可出现青紫色, 称为肠源性发绀( enterogenouscyanosis)。|explain=暂无更多释义|relatewords={{relatewords|:分类:名词解释-病理生理学|''查看本书中的所有名词解释 >>''}}}}[[分类:名词解释-病理生理学]][[分类:病理生理学]][[分类:名词解释-病理生理学(人卫版)第五章]]

2021年12月4日 (六) 03:40的最新版本

肠源性发绀 enterogenous cyanosis

释义:当食用大量含硝酸盐的腌菜等食物后, 硝酸盐经肠道细菌作用还原为亚硝酸盐, 吸收人血后使大量血红蛋白被氧化, 形成高铁血红蛋白血症,皮肤、黏膜可出现青紫色, 称为肠源性发绀( enterogenouscyanosis)。

补充解释:暂无更多释义

本页由Cirno.9最后编辑于2021年12月0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