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关闭菜单
Toggle preferences menu
打开/关闭个人菜单
未登录
未登录用户的IP地址会在进行任意编辑后公开展示。

代谢性酸中毒:修订间差异

来自医林拾薪
(建立内容为“{{Glossary|wordZh=代谢性酸中毒|wordEng=metabolic acidosis|source=本词出自《病理生理学(人卫版)》,第 四 章,第 四 节,第 53 页|defin…”的新页面)
 
无编辑摘要
第1行: 第1行:
{{Glossary|wordZh=代谢性酸中毒|wordEng=metabolic acidosis|source=本词出自《病理生理学(人卫版)》,第 四 章,第 四 节,第 53 页|define=<p>指固定酸增多或者HCO3-丢失引起的pH下降,以血浆HCO3-原发性减少为特征,是临床上常见的酸碱平衡紊乱类型。<strong>分类:</strong>分为AG增高型和AG正常型代酸。AG增高型由乳酸中毒、酮症酸中毒、水杨酸中毒、磷酸和硫酸排泄障碍等引起;AG正常型由消化道直接丢失HCO3-、肾衰、肾小管性酸中毒、高血钾症等。<strong>代偿:</strong>1、血液缓冲和细胞离子交换2、肺的代偿3、肾的代偿;<strong>对机体影响:</strong>1、心血管系统:室性心律失常、心肌收缩力降低、心血管对儿茶酚胺敏感性降低。2、对中枢神经系统:生物氧化酶类活性抑制(ATP产生不足)、谷氨酸脱氢酶活性增强(中枢神经系统被抑制)。3、对骨骼的影响</p>
{{Glossary|wordZh=代谢性酸中毒|wordEng=metabolic acidosis|source=本词出自《病理生理学(人卫版)》,第 四 章,第 四 节,第 53 页|define=<p>指固定酸增多或者HCO3-丢失引起的pH下降,以血浆HCO3-原发性减少为特征,是临床上常见的酸碱平衡紊乱类型。<strong>分类:</strong>分为AG增高型和AG正常型代酸。AG增高型由乳酸中毒、酮症酸中毒、水杨酸中毒、磷酸和硫酸排泄障碍等引起;AG正常型由消化道直接丢失HCO3-、肾衰、肾小管性酸中毒、高血钾症等。<strong>代偿:</strong>1、血液缓冲和细胞离子交换2、肺的代偿3、肾的代偿;<strong>对机体影响:</strong>1、心血管系统:室性心律失常(K<sup>+</sup>)、心肌收缩力降低(Ca<sub>2</sub><sup>+</sup>)、心血管对儿茶酚胺敏感性降低。2、对中枢神经系统:生物氧化酶类活性抑制(ATP产生不足)、谷氨酸脱氢酶活性增强(中枢神经系统被抑制)。3、对骨骼的影响</p>
|explain=暂无更多释义|relatewords={{relatewords|P50}}{{relatewords|Test}}{{relatewords|低张性缺氧}}{{relatewords|发绀}}{{relatewords|固定酸}}{{relatewords|循环性缺氧}}{{relatewords|挥发酸}}{{relatewords|氧中毒}}{{relatewords|碱剩余}}{{relatewords|组织性缺氧}}{{relatewords|:分类:病理生理学|''查看本书中的所有名词解释 >>''}}}}[[分类:名词解释]][[分类:病理生理学]][[分类:病理生理学(人卫版)]][[分类:病理生理学(人卫版)第四章]]
|explain=暂无更多释义|relatewords={{relatewords|P50}}{{relatewords|Test}}{{relatewords|代谢性酸中毒}}{{relatewords|低张性缺氧}}{{relatewords|发绀}}{{relatewords|固定酸}}{{relatewords|循环性缺氧}}{{relatewords|挥发酸}}{{relatewords|氧中毒}}{{relatewords|碱剩余}}{{relatewords|:分类:病理生理学|''查看本书中的所有名词解释 >>''}}}}[[分类:名词解释]][[分类:病理生理学]][[分类:病理生理学(人卫版)]][[分类:病理生理学(人卫版)第四章]]

2021年10月23日 (六) 11:45的版本

代谢性酸中毒 metabolic acidosis

释义:

指固定酸增多或者HCO3-丢失引起的pH下降,以血浆HCO3-原发性减少为特征,是临床上常见的酸碱平衡紊乱类型。分类:分为AG增高型和AG正常型代酸。AG增高型由乳酸中毒、酮症酸中毒、水杨酸中毒、磷酸和硫酸排泄障碍等引起;AG正常型由消化道直接丢失HCO3-、肾衰、肾小管性酸中毒、高血钾症等。代偿:1、血液缓冲和细胞离子交换2、肺的代偿3、肾的代偿;对机体影响:1、心血管系统:室性心律失常(K+)、心肌收缩力降低(Ca2+)、心血管对儿茶酚胺敏感性降低。2、对中枢神经系统:生物氧化酶类活性抑制(ATP产生不足)、谷氨酸脱氢酶活性增强(中枢神经系统被抑制)。3、对骨骼的影响

补充解释:暂无更多释义

本页由Cirno.9最后编辑于2021年10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