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关闭菜单
Toggle preferences menu
打开/关闭个人菜单
未登录
未登录用户的IP地址会在进行任意编辑后公开展示。

暖休克:修订间差异

来自医林拾薪
(建立内容为“{{Glossary|wordZh=暖休克|wordEng=warm shock|source=本词出自《病理生理学(人卫版)》,第 十三 章|define=高动力型休克指病原体或…”的新页面)
 
无编辑摘要
 
第1行: 第1行:
{{Glossary|wordZh=暖休克|wordEng=warm shock|source=本词出自《病理生理学(人卫版)》,第 十三 章|define=高动力型休克指病原体或其毒素侵人机体后, 引起高代谢和高动力循环状态, 即出现发热、 心排出量增加、外周阻力降低、脉压增大等临床特点, 又称为高排低阻型休克或暖休克( warm shock)0|explain=暂无更多释义|relatewords={{relatewords|:分类:名词解释-病理生理学|''查看本书中的所有名词解释 >>''}}}}[[分类:名词解释-病理生理学]][[分类:病理生理学]][[分类:名词解释-病理生理学(人卫版)第十三章]]
{{Glossary|wordZh=暖休克|wordEng=warm shock|source=本词出自《病理生理学(人卫版)》,第 十三 章|define=高动力型休克指病原体或其毒素侵人机体后, 引起高代谢和高动力循环状态, 即出现发热、 心排出量增加、外周阻力降低、脉压增大等临床特点, 又称为高排低阻型休克或暖休克(warm shock)。临床表现为皮肤呈粉红色,温热而干燥,少尿,血压下降及乳酸酸中毒。|explain=暂无更多释义|relatewords={{relatewords|:分类:名词解释-病理生理学|''查看本书中的所有名词解释 >>''}}}}[[分类:名词解释-病理生理学]][[分类:病理生理学]][[分类:名词解释-病理生理学(人卫版)第十三章]]

2021年12月28日 (二) 05:30的最新版本

暖休克 warm shock

释义:高动力型休克指病原体或其毒素侵人机体后, 引起高代谢和高动力循环状态, 即出现发热、 心排出量增加、外周阻力降低、脉压增大等临床特点, 又称为高排低阻型休克或暖休克(warm shock)。临床表现为皮肤呈粉红色,温热而干燥,少尿,血压下降及乳酸酸中毒。

补充解释:暂无更多释义

本页由Cirno.9最后编辑于2021年12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