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号切片
细胞水肿的病理变化
- 肉眼观:受累器官体积变大,边缘圆钝,包膜紧张
- 光镜下:细胞内线粒体和内质网等细胞器变形肿胀,形成光镜下细胞质内的红染颗粒状物。
- 极期时发生气球样变:胞质膜表面出现囊泡,微绒毛变形消失。
2号切片
脂肪变的病理变化:
- 肉眼观:器官体积增大,淡黄色,边缘圆钝,切面呈油腻感
- 电镜下:细胞质内脂肪成分聚成有膜包被的脂质小滴,进而融合形成脂滴
- 光镜下:可见,脂肪变的细胞质中出现大小不一的球形脂滴,大者可以充满整个细胞而将细胞核挤至一侧。
- 切片中:脂肪被有机溶剂溶解,故脂滴呈现空泡状态。
4号切片
- 肉芽组织定义:由新生薄壁的毛细血管以及增生的成纤维细胞构成,并伴有炎细胞浸润,肉眼表现为鲜红色,颗粒状,柔软湿润,形似鲜嫩肉芽故而得名。
- 镜下观:
- 新生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核体积较大,呈椭圆形,向腔内突出
- 成纤维细胞:在上述毛细血管细胞边有大量新生的成纤维细胞
- 炎细胞:以巨噬细胞为主,也有不等的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
5号切片
慢性肺瘀血:
- 镜下观:
- 肺泡壁毛细血管高度扩张、瘀血,还可见肺泡间隔变厚和纤维化
- 肺泡腔内充满水肿液、红细胞(出血),还可见大量心衰细胞(吞噬含铁血黄素的巨噬细胞)
6号切片
慢性肝瘀血:
- 镜下观
- 肝小叶中央静脉瘀血及出血,难以辨认,只见一片红细胞
- 一些小叶中央静脉通过高度瘀血的肝窦与相邻中央静脉想通,形成瘀血或出血道
- 肝窦扩张、瘀血及出血
- 靠近中央静脉或瘀血区的干细胞有轻重不等的脂肪变或萎缩消失
- 汇管区边缘的肝细胞较正常
7号切片
混合血栓:
- 镜下观:
- 可见波浪形红色的条状结构,即血小板小梁
- 小梁之间为大量红细胞凝固,尚可见纤维蛋白网
8号切片
绒毛心(纤维素性心外膜炎):
- 镜下观:
- 心外膜表面可见大量红色的纤维蛋白及淋巴细胞、大单核细胞和少数中性粒细胞浸润,部分纤维蛋白呈疏松网状、条索状或团块状、均匀、无结构的红染物质,有些呈绒毛状
- 心外膜间皮细胞绝大部分脱落。间皮下层疏松、水肿,血管瘀血,见中性粒细胞及大单核细胞浸润
10号切片
急性蜂窝织炎性阑尾炎:
- 大体观
- 镜下观:
- 阑尾腔中可见脓液、红细胞、陀螺坏死的粘膜上皮、肠内容物等
- 部分阑尾黏膜可见坏死、脱落,形成小溃疡
- 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浆膜层血管瘀血,间质水肿,见弥散性大量的中性粒细胞以及少许嗜酸性粒细胞浸润。
- 中性粒细胞:圆形,核分叶状或分为2-3叶,胞浆淡红色
- 嗜酸性粒细胞:圆形,双叶核,胞浆内有红染嗜酸性颗粒。
12号切片
异物肉芽肿:
- 镜下观:
- 肉芽肿中央可见多个蛆虫虫卵,大多数虫卵正在被异物巨细胞吞噬
- 可见大量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多核巨细胞以及少许浆细胞浸润
- 可见较多的新生的毛细血管以及成纤维细胞增生;可见较多的泡沫细胞、纤维细胞增生
13号切片
纤维瘤:
- 镜下观
- 可见完整的纤维性包膜
- 肿瘤细胞类似纤维母细胞,分化较成熟,有丰富的胶原成分
- 肿瘤组织呈编织状排列
14号切片
纤维肉瘤(间叶组织恶性肿瘤):
- 镜下观:
- 无胞膜,肿瘤细胞弥漫分布且呈不规则综合交错漩涡状、放射状或编织状排列,胶原成分很少
- 细胞异型性明显,细胞呈索性或不规则型,细胞大小不一,可见瘤巨细胞
- 肿瘤细胞核大小不一,形态不规则,可见巨核、多核,核染色深,并见病理性核分裂像
- 肿瘤组织中血管丰富,血管壁很薄,状似肿瘤细胞构成血管壁
- 肿瘤部分区域见变性、坏死
16号切片
鳞状细胞癌:
- 镜下观:
- 鳞状上皮正常结构消失,被癌组织取代,癌细胞向皮下层浸润性、破坏性生长
- 癌细胞形成癌巢状、条索状的结构,即癌巢。部分癌巢中央可见红染、无结构、漩涡装、均质的癌珠或角化珠,角化珠一般在癌巢中央,癌巢之间为间质,可见纤维组织增生以及炎细胞浸润。
- 癌细胞呈鳞状,可见少许角化的癌细胞了;癌细胞异型性明显,大小不一;有些癌细胞之间可见细胞间桥;核大小不一,核大、色深,可见病理性核分裂像。
20号切片
风湿性心肌炎:
- 镜下观
- 冠状动脉分支周围有大小不一的风湿性肉芽肿
- 部分肉芽肿中央区可见到淡红色无定形的纤维蛋白样坏死物
- 风湿性肉芽肿的主要细胞是阿少夫细胞:胞浆丰富略嗜碱性,核大核膜清晰,染色质集于中央并向外伸丝,核仁清楚。
- 也可见阿少夫多核巨细胞,并见淋巴细胞等慢性炎症细胞
- 心肌间质充血水肿,少量淋巴细胞浸润
21号切片
高血压性固缩肾(原发性颗粒性固缩肾):
- 镜下观:
- 入球动脉管壁增厚,并均质红染的玻璃样变,官腔不明显或狭窄
- 其附近的肾小球萎缩,纤维化或玻璃样变
- 其相应的肾小管萎缩、腔变小,上皮细胞变小
- 间质纤维组织增生及慢性炎症细胞浸润
- 部分肾单位代偿性肥大,肾小球变大,毛细血管扩张,肾小管扩大,腔内常有蛋白管型
22号切片
脑动脉硬化(动脉粥样硬化):
- 基本病理变化
- 脂纹
- 纤维斑块
- 粥样斑块
- 继发性病变
- 斑块内出血
- 斑块破裂
- 血栓形成
- 钙化
- 动脉瘤形成
- 血管腔狭窄
- 镜下观:
- 动脉内膜高度增厚,表面有致密的纤维细胞和胶原纤维构成
- 内膜下有大量菱形胆固醇结晶空隙,也可见无定形坏死粥样物质和血浆等成分,病灶处有大量泡沫细胞聚集
- 泡沫细胞:一级打,圆形或椭圆形,胞质内含有大量小空泡,来源于巨噬细胞和SMC
- 中膜肌层受压萎缩而变薄
23号切片
大叶性肺炎:
- 病理变化
- 充血水肿期
- 进展时间:发病的1~2天
- 大体观:病变肺叶肿胀,暗红色
- 镜下观:肺泡间隔内毛细血管弥漫性扩张充血,肺泡腔内有大量浆液性渗出液,其内混有少量红细胞、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
- 红色肝样变期:
- 进展时间:发病后3~4天
- 大体观:肿大的肺叶充血呈暗红色,质地变实,切面变红,似肝脏外观
- 镜下观:
- 灰色肝样变期:
- 进展时间:发病的5~6天
- 大体观:病变肺叶仍肿大,但充血消退,由红色转变为灰白色,质实如肝
- 镜下观:肺泡腔内渗出的纤维素增多,相邻肺泡纤维素丝经肺泡间孔相互连接。纤维素网中有大量中性粒细胞,因肺泡壁毛细血管受压迫,肺泡腔内很少见红细胞。
- 溶解消散期:
- 进展时间:发病后一周
- 镜下观:
- 充血水肿期
24号切片
小叶性肺炎:以细支气管为中心的肺组织化脓性炎症
- 镜下观:
- 肺细支气管内充满大量中性粒细胞以及脱落的上皮细胞,周围肺泡腔内可见浆液和炎细胞
27号切片
慢性胃溃疡:
- 镜下观:从表面向下分为四层
- 渗出层:一层白细胞、纤维素和坏死物质构成
- 坏死层:一层坏死组织
- 肉芽组织层:由新生的毛细血管、纤维母细胞和炎症细胞构成,毛细血管排列方向一般与溃疡面垂直
- 瘢痕组织层:血管减少,为致密的纤维结缔组织,有明显的玻璃样变
28号切片
门脉性肝硬化:
- 镜下观
- 正常肝小叶结构已经被破坏,形成大小不等,形态不一的假小叶
- 假小叶中常无中央静脉或中央静脉偏位
- 假小叶中的干细胞有轻度脂肪变
- 汇管区的纤维组织增生。淋巴细胞等慢性炎症细胞浸润
- 汇管区中的小胆管增生及假胆管形成
34号切片
慢性肾小球肾炎:
- 镜下观:
- 大部分肾小球纤维化或玻璃样变,其相应的肾小管萎缩或消失
- 部分肾小球相对正常或代偿性肥大,对应肾小管也扩大,管腔内有粉红色的蛋白管型、细胞管型和颗粒管型
- 间质纤维组织增生,血管壁增厚,并有多量淋巴细胞为主的炎症细胞浸润
84号切片
慢性萎缩性胃炎:
- 镜下观:
- 胃粘膜上皮萎缩,腺体变少,数量减少
- 肠化现象:腺上皮中可见分泌黏液的杯状细胞
- 间质有淋巴细胞浸润,形成淋巴滤泡,间质纤维组织不同程度化、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