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关闭菜单
Toggle preferences menu
打开/关闭个人菜单
未登录
未登录用户的IP地址会在进行任意编辑后公开展示。

紧张源性扩张

来自医林拾薪
Cirno.9讨论 | 贡献2021年12月4日 (六) 03:41的版本 (建立内容为“{{Glossary|wordZh=紧张源性扩张|wordEng=tonogenic dilatation|source=本词出自《病理生理学(人卫版)》,第 十五 章|define=当心脏收缩…”的新页面)
(差异) ←上一版本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版本→ (差异)

紧张源性扩张 tonogenic dilatation

释义:当心脏收缩功能受损时, 心脏本身会发生快速的、应急性的调节反应。 由于每搏出量降低, 使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增加, 前负荷增加导致心肌纤维初长度增大( 肌节长度不超过 2.2μm), 此时心肌收缩力增强, 代偿性增加每搏输出量, 这种伴有心肌收缩力增强的心腔扩大称为心脏紧张源性扩张, 有利于将心室内过多的血液及时泵出。

补充解释:静脉回心血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控心肌的收缩能力。 节长度在1.7- 2.2μm的范围内,心肌收缩能力随心脏前负荷的增加而增加,当肌节长度达到 2.2pm 时, 粗、细肌丝处于最佳重叠状态, 形成有效横桥的数目最多, 产生的收缩力最大, 这个肌节长度称为最适长度。

本页由Cirno.9最后编辑于2021年12月0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