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关闭菜单
Toggle preferences menu
打开/关闭个人菜单
未登录
未登录用户的IP地址会在进行任意编辑后公开展示。

兴奋性突触后电位

来自医林拾薪
Cirno.9讨论 | 贡献2022年1月20日 (四) 15:21的版本 (建立内容为“{{Glossary|wordZh=兴奋性突触后电位|wordEng=excitatory postsynaptic potential|source=本词出自《生理学(人卫版)》,第 十 章|define=突触…”的新页面)
(差异) ←上一版本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版本→ (差异)

兴奋性突触后电位 excitatory postsynaptic potential

释义:突触传递在突触后膜引起的去极化突触电位称为突触后点位称为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根据电位时长还可分为快、慢兴奋性突触后电位两种。是突触前膜释放兴奋性递质作用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引起细胞膜 对 Na+、 K+等离子的通透性增加 (主要是 Na+) 导致 Na+内流 出现局部去极化电位。

补充解释:暂无更多释义

本页由Cirno.9最后编辑于2022年01月20日